前幾天看到自己在11年前的一篇貼文,那時候FB在台灣剛開始蔓延,我還沒幾個FB好友,也不知道怎麼用社群媒體,很常在上面無病呻吟,當時我寫著「畢業八年的高中聚會,一年的研究所聚會,突然有點迷惘,現在人到底是為什麼要出社會工作?」
雖然像個愛抱怨的屁孩,如今回頭看,我卻發現如果沒有當時那份抱怨、沒有那些「迷惘」,我也不會有現在的自在。
沒有那些迷惘,我可能會乖乖地找MBA畢業該找的工作,「順利」進入職場,然後不管過的開不開心,那份優渥的薪水、和多數人眼中的「好工作」,很可能讓我的人生從此少了其他可能性。
為什麼這樣說?
那些人生不同階段,我曾有過的迷惘
我還記得高中進入第一志願後,我突然發現怎麼考都考不贏班上的同學,一百分忽然變成遙不可及的時候,我心裡常常不時地冒出一個念頭「我到底是為什麼要讀書?」
不過,那時候的我,從來沒有面對過這個迷惘,也沒有因此做過什麼,只是忙著翹課、打撞球、看小說,到了高三才急忙地念書考試,最後以全班(倒數)第二名的成績作收。
因為補習班化學老師一天到晚跟我們說,未來是材料和生科的天下,我大學志願幾乎全部都填材料,分數不到就填化學。最後,錄取一所私立大學化學系。
大學對我來說,最大的差別就是「離開家」的生活,也終於有一台自己的電腦。於是我繼續翹課、上BBS、聊MSN、抓影片、打球、談戀愛。
結果大一上學期差一學分被二一,那時候我覺得只要考前抱佛腳、不被當,學期末寄回家的成績單不要太難看就好了,反正我也不愛回家、自己住在宿舍很開心。
一直到大二升大三的暑假,化學系得找教授做專題,看到實驗室裡學長姐的「工作」,我才再次開始迷惘「這就是我畢業後的樣子嗎?」
不論是繼續考研究所(當時全班一半以上的同學都從大三準備考研),還是去找相關工作每天陪試管、燒杯,我好像已經看到自己一輩子了,我更迷惘的是「我到底要什麼樣的工作和生活?」
就因為好奇,我跑去選了一門商學院大一的「經濟學」,才發現與其在那邊背化學反應,我更有興趣了解「人如何做選擇」,後來還拿到那門課「書卷獎」,那是整個大學生涯我獲得唯一跟成績有關的獎(嚴格來說應該是國中畢業後唯一一個)。
也讓我下定決心不考化研所,轉考商管研究所,只是沒想到在補習班讀管理、念經濟如魚得水的我,進了MBA卻對研究所的課程大失所望,沒幾個老師的授課是讓人感興趣的,於是又再次開始迷惘「我到底想學什麼?」
後來跟學長聊起「休學」的規劃,卻被一句話點醒「研究生不該期待老師教我們什麼,而是自己去找學習資源。」我開始大量參加活動,當各種幹部;參加商業競賽,被淘汰沒關係隔年再參加;跟同學創辦網站,遇到困難就想辦法找人脈找資源;自己投履歷找實習,一個暑假不夠我連續兩個暑假都在實習。
只是沒想到,MBA時期對外商、管理顧問也心生嚮往的我,因為「外務」太多沒有順利畢業,卻在幾次同學會中看到那些找到好工作、壞工作同學,除了薪水不同,其他都差不多的時候,我又再次迷惘了⋯⋯
於是畢業後的我,決定當完兵先去非洲當一年國際志工,回來後總算想清楚自己想做什麼工作,在沒有任何背景下投入媒體業,從一個月不到22K開始,就這樣在網路媒體做了六年。
只不過在媒體的倒數兩三年,我心裡又開始冒出各種迷惘,「這是我想做一輩子的工作嗎?」「如果不做媒體我還能做什麼?」「我很在乎教育但我可以做什麼?」
為什麼我覺得,迷惘是件「好事」?
回顧自己的學習歷程,大學的前兩年,我從高中第一志願跌到谷底,而且還在谷底唸到差點被二一,那時候的我除了考前一週會讀書,其他時間不是在球場、就是在網路上,那是迷失不是迷惘。
但唯一讓我「後悔」的是高中的自己,那個曾經一次又一次出現「迷惘」的自己,而我卻一而再再而三「錯過」,更沒有為此做過任何改變或調整。
或許是我覺得,身在第一志願,憑什麼去質疑讀書的意義?
國中努力唸書我才能考上第一志願,不就是讀書的意義嗎?
身邊的同學都在努力唸書,考個好大學就是讀書的意義吧!
於是,當時的我覺得「迷惘」是件「壞事」,那讓我懷疑自己,也懷疑身邊所有的人。所以我從來沒有、也不敢去面對那一份迷惘,只是假裝自己不迷網。
直到多年後,我才發現「迷惘」其實是件「好事」。因為要不是那些迷惘,我就沒機會去省思自己,去嘗試各種可能性,去改變現況的機會。
事實上,「迷惘」是我們得以重新認識自己的第一步,而這個「第一步」人皆有之,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有各種大大小小的迷惘。
只是大多時候,我們都不覺得迷惘是件「好事」。
或者應該說,我們通常會覺得、或是被告知迷惘是個「壞事」,它讓我們患得患失,跟身邊的人不一樣,跟社會格格不入。
一旦認為迷惘是件「壞事」,我們就會跟自己說「不要想那麼多」,身邊的朋友或長輩也都會告訴我們「不要東想西想」。於是那個「第一步」通常變成了「最後一步」。
於是,我大學畢業就會去考化研所,做個行屍走肉的工程師;於是我MBA畢業就該去找個人人稱羨的工作,但其實自己一點也不快樂;於是在媒體做得好好的我不該還沒想清楚就先裸辭,結果好死不死遇到疫情爆發。
「該害怕的不是迷惘,而是假裝不迷網。」
就是因為,後來的我總相信迷惘是件「好事」,既然是好事,就沒什麼好害怕的,我可以大辣辣地面對,更敢於去嘗試,即便那個「答案」從來不會馬上就找到。
只要我們覺得迷惘是個「好事」,那「第一步」才有可能引發「下一步」,有了下一步,我們的人生才有更多「可能性」。
「解決問題的第一步,就是承認問題。」
有問題的,從來都不是「迷惘」本身,而是叫我們「別想太多你就XXX就好了⋯⋯」的那個念頭、或那個人。
若喜歡我的文章,歡迎訂閱我、或多支持claps👏🏻👏🏻👏🏻
也歡迎分享或留言,期待與更多不同意見交流和討論:)